“是谁最先发现了茶?”“‘茶马古道’起源于哪个朝代?”“茶叶的故乡在哪里?”5月30日,信阳市羊山新区三小分校的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聆听着老师讲述关于茶文化的故事,在幽幽茶香中走进、认识中国茶艺文化。这是他们最喜欢的茶文化课堂,授课的老师便是信阳的“新”茶人——杨静。
杨静的茶艺之路始于她的家乡——浉河区浉河港镇,一个以茶闻名的地方。她的童年记忆里充满了茶山的绿意和茶叶的芬芳以及长辈在茶山上忙碌的身影。
杨静从小得到的学习奖状不多,“采茶小能手”的奖状却成摞地堆着。“小时候,放学了,都去茶山里采茶。”三月到五月,是茶山上最忙碌的季节。学校会组织采茶,采得多,能得到“采茶小能手”的奖状。
成为一名茶艺师对杨静来说似乎是命中注定,更是她的自我选择。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客人的提问让在茶企工作了7年、已成为销售经理的她,引发了对信阳茶文化的深入思考。
“‘你能否给我讲讲信阳的茶文化吗?’当我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脑子里除了五首关于茶的诗,其他所知甚少。”
杨静觉得,卖茶不一定要去吆喝,真想把茶叶卖得好,得需要找不同的方法,让消费者主动地感受到茶好。这构成她最初的信念——让更多人爱上信阳茶。
她辞职后南下福建,在宋代点茶非遗传承人章志峰那里把唐煎宋点明清泡,都学了一遍,视野和理解逐渐扩展。
“作为我们这一代,可以留下什么给后人呢?”为此,她整理和挖掘信阳的茶文化,整理创新,将历史上信阳人喝茶的习俗与现代玻璃茶具结合,编创了一套现代茶艺——信阳毛尖玻璃杯茶艺,并提出了信阳茶艺的非遗立项的申请。2019年,这个想法得以落实,信阳茶艺成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杨静也成为信阳茶艺唯一的一位非遗传承人。
杨静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从河南省茶艺大赛到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杨静的每一次登台都是对自己技艺的挑战,也是对信阳茶文化的一次传播。在她的工作室里,一排排整齐的茶具不仅是工具,更是传递文化的载体。她通过举办各种茶艺讲座和展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信阳茶,她的努力让信阳茶文化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我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学员如何泡一杯好茶,更是让他们能够领悟茶艺背后的文化和哲理。”杨静说。
杨静的贡献不仅限于茶艺领域,她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担任信阳市羊山新区三小分校“新芽”茶艺社团茶艺老师的同时,配合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信阳市教体局每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并在城市书屋、社区等场所免费开展茶文化讲座,普及信阳茶文化知识。同时,作为信阳市浉河区青年义工协会成员,她还免费开展“茶文化进校园”活动,每周二下午向信阳市浉河区东双河小学三年级学生分享茶文化。
杨静用自己的双手,不仅泡出了一杯好茶,更泡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自信。她的每一步,都是信阳茶文化历史长河中的坚实足迹。未来,她还将继续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让信阳茶的故事流传得更远、更久。
来源:大象新闻)记者 龚雪 通讯员 魏震 李一凡,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